1、利少而义多,为之。
利益少,但是道义多,这样的事要做
—《荀子·修身》
在利与义之间要舍利而取义,强调的是一种修身原则。
2、赠人以言,重于金石珠玉。
赠人以有益之言,比赠人以金石珠玉更显珍贵
—《荀子·非相》
说明有益的建言对他人事业人生的助益作用。
3、从道不从君,从义不从父。
服从真理而不服从君主,服从道义而不服从父命。
—《荀子·子道》
说明在真理、道义与君令、父命相矛盾时要服从前者,意在强调唯“道”、“义”是从的理念。
4、礼以顺人心为本。
本,根本。礼以顺应人心为根本。
—《荀子·子道》
说明制定礼仪制度的目的在于顺应人类希望社会井然有序、和谐稳定的心愿。
5、鸟穷则啄,兽穷则攫,人穷则诈。
鸟被逼得走投无路之时就会用嘴啄人,兽到困窘之时就会用爪抓人,人到穷困潦倒之时就会设计骗人。
—《荀子·哀公》
以鸟兽困窘之时的行为为喻,说明人到穷困潦倒之时便会放弃道德操守的原因。
1、学无止境。 —— 荀子
2、青,取之于蓝而青于蓝。 —— 荀子
3、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 —— 荀子?劝学
4、不登高山,不知天之高也;不临深溪,不知地之厚也。 —— 《荀子》
5、礼,所以正身也;师,所以正礼也。 —— 荀子
6、故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;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 —— 荀子
7、君子位尊而志恭,心小而道大;所听视者近,而所闻见者远。 —— 荀子 8、君子易知而难狎,易惧而难胁,畏患而不避义死,欲利而不为所非,交亲而不比,言辩而不辞,荡荡乎其有以殊于世也。 —— 荀子
青,取之于蓝,而青于蓝;冰,水为之,而寒于水。——《荀子·劝学》
青出于蓝,而胜于蓝(《荀子·劝学》):
